風水輪流轉,燃油車又支棱起來了!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8月國內傳統燃油乘用車銷量達到90.2萬輛,同比增幅高達13.5%。這并非偶然的月度波動,而是燃油車市場銷量連續第三個月保持增長。
那么,燃油車打出的這場“翻身仗”,究竟是市場變革中的短暫回光返照,還是歷經調整后的強勢復蘇?
01
燃油車“回暖”有跡可循
事實上,燃油車的“回暖”早已有跡可循。
若將時間線拉長,傳統燃料汽車的銷量已經在悄然釋放積極信號。中汽協數據顯示,2024年傳統燃料汽車國內銷量為1398.9萬輛,同比下滑17.3%。而今年1—8月,傳統燃料汽車國內銷量874.7萬輛,同比僅下降0.3%。
年初,不少車企高管也公開表達了對燃油車的“不拋棄、不放棄”。長城汽車首席技術官吳會肖表示,由于要考慮全球市場,以及國內還有一部分燃油車用戶,長城汽車會繼續在燃油車領域進行投入。
吉利汽車集團首席執行官淦家閱也強調:“吉利不會放棄燃油車市場,燃油車仍然是市場上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占比超過50%,有著非常大的市場占有量,公司仍然會在這一領域加強投入。”
寧波天天汽車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馬堅挺認為,燃油車抬頭是擋不住的趨勢。
一方面,燃油車技術持續迭代。在純電動汽車在續駛里程、智能化等方面取得長足進步的同時,傳統車企持續加碼燃油車技術研發,通過優化發動機效率、升級變速器等措施,進一步提升了燃油車的經濟性與可靠性,使燃油車在市場競爭中仍占一席之地。
另一方面,產業健康發展需求,政策引導結構調整。當前新能源車企普遍面臨盈利難題,多數企業依賴補貼和資本輸血維持運營,行業“大而不強”的現象普遍存在。而燃油車的供應鏈與產業鏈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仍顯著,不僅在穩定就業、拉動內需等方面成效斐然,更是國民經濟循環的重要一環。同時,燃油車產業的成熟度與普適性,使其在保障民生、提升民眾出行便利等方面,仍持續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對維持民眾生活質量與幸福指數具有重要意義。
02
合資車企轉換策略“以大打小”
一邊是新能源汽車憑借技術革新與政策紅利,在市場滲透率上不斷突破,持續改寫行業格局;一邊是傳統燃油車突然發力,以連續增長的銷量和強勢反攻上演“逆襲”戲碼。這場新舊勢力的交鋒,屬實令人捉摸不透。
上海數策軟件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知識官金永生認為,數據還是要拆開看。
其一,撐住傳統燃油車銷量大盤不傾覆的主力還是自主品牌的新車型攻勢,不少合資企業的下滑趨勢其實尚沒能止跌回穩。
其二,合資企業在傳統燃油車上確實已經“幡然醒悟”,開始以車型升檔的方式來展現誠意,尤其以大眾、豐田、日產最為典型,新速騰L已經升檔到接近B級車尺寸,新卡羅拉升檔為以前亞洲獅的車身,新雷凌已經升檔為以前的凌尚的車身,新軒逸也升檔到接近B級車尺寸。曾經強勢的合資品牌在傳統燃油車的戰場上拾起了自主品牌和韓系法系當年“田忌賽馬”的打法,以大打小,最終能否起到效果還無法定論,但至少是一種好現象,表明了合資品牌認識到傳統燃油車上的優勢已經不穩固,開始“脫下長衫”。
其三,目前新上市和已上工信部目錄即將上市的燃油車產品,在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網聯、交互功能上的短板有顯著改善,已經扭轉了原來與新能源車型之間凸顯的技術鴻溝,代際落差被顯著縮小后,對消費者的吸引力也有所好轉。
其四,純燃油車徹底退出歷史長河將是一個漫長實現的過程,純燃油車過渡到普通混動,普通混動過渡到插電混動或增程,中間有賴于趨勢的力量但也需要很多契機,不能單一依賴于技術打敗技術,也需要很多政策法規、文化習俗等方面的鋪墊。
其五,也是金永生認為最關鍵的,是目前各個主售細分市場上燃油車的價格已經“低到極具吸引力甚至令人咋舌的清倉大甩賣地步”,以A級和B級轎車為例,無論自主品牌還是合資品牌都使出了“洪荒之力”,比如5萬元不到的長安逸動、10萬元出頭的別克君威,“放在全球視野內也是地板價中的地板價,足以打動消費者們的錢包”。
03
燃油車魅力指數大增,能否笑到最后?
“當前燃油車市占率下滑的放緩,是市場更加成熟的表現,這不是短期‘反彈’,而是常態化的‘企穩’。”2025泰達汽車論壇期間,上汽大眾華北營銷大區市場與用戶運營總監何理在接受《中國汽車報》采訪時強調,中國汽車市場正在經歷能源結構的再平衡。燃油車市占率企穩反映了市場的成熟和消費者的理性回歸。
不久前,消費者洞察與市場研究機構J.D. Power|君迪正式發布的2025中國汽車產品魅力指數研究SM(APEAL)顯示:2025年中國燃油車行業整體魅力指數為751分(采用1000分制),較2024年提升14分,成績創下近五年最大增幅。
J.D. Power中國區汽車產品事業部總經理楊濤認為,這表明在新能源車快速滲透的當下,傳統燃油車不僅仍保有強勁競爭力,更潛藏著可觀的進步空間。其中,自主品牌產品魅力的躍升尤為亮眼。更低的油耗表現、更具吸引力的造型設計,疊加相比同級新能源車更具優勢的售價,讓消費者對“當下選擇燃油車的理由”有了更明確的認知。
以最近想換車的潘女士為例,她告訴《中國汽車報》記者,家人建議她換新能源車,但她還是鐘情燃油車。首先加油方便,加油站遍布城鄉,僅需3-5分鐘就能加滿油重新上路。其次,她認為燃油車相比更新換代快的新能源車更為保值。
瑞士豪瑞集團全球合作伙伴負責人劉利嘉則指出,新能源汽車在國內的滲透率雖已超過50%,但這提前釋放了一部分購車需求。未來很有可能呈現的局面是,電動汽車的增長出現螺旋上升,與燃油車交替占據上風。
而廣東省大灣區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張瑞鋒則認為,燃油車連續三個月銷量正增長是車企大幅降價、推出金融優惠等促銷策略,以及東西北寒冷地區、鄉村市場崛起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不能簡單地判斷為回光返照或強勢復蘇。
“短期內,燃油車仍將在汽車市場中占據一定的份額,與新能源汽車共存。但從長期來看,隨著新能源汽車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的進一步成熟,燃油車的市場份額可能會逐漸縮小,最終可能會集中在一些特定的領域和市場。”張瑞鋒說。
來源:中國汽車報